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3年第1期 总第230期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目 录 艺术评论 · 2023年 · 第1期
特别策划
◎中国实验影像的主体建构
8 山水精神、山水影像与山水行动
高世强
21 从图式到方法——山水影像创作的思考与启示吴 穹30 中国实验影像艺术中的空间探索与嬗变 刘 恪 44 跨媒体艺术中作为元图像的影像 :以杨福东的艺术创作为例 李 镇 57 中国电影先驱的实验性探索 :从侯曜到费穆 孙 萌
观察与思考gun 72 节制与蕴藉——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王玉珍表演与歌唱的美学品格
何宽钊84 空难创伤、丛林治愈和成长蜕变——评盖瑞 · 伯森的历险小说“手斧男孩”系列 张国龙94 曲艺唱曲“歌舞化”论议 姚 琴104 《艺术概论》课程教材及教学思考——以北京市部分艺术院校为例 杜 鹃
特 稿
113 东方风来 春光无限——新时代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台艺术创作述要
陈伟科
史学与评论
120 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元代史臣群体及其书画鉴藏
段 莹137 他者镜像与本体探寻 :以海外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研究为中心 李嘉璐
书 评
148 “活”过来的艺术之心——评《移花就镜 :二十四品诗书画印通释》
沈喜阳 封面 戴泽《白玉兰》
封二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部分剧目剧照封三 《民族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戏曲优秀剧目百种》书影与简介封四 张弦《自在岛系列之上川》篇目提要 艺术评论 · 2023年 · 第1期
作为新媒体艺术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影像艺术,其线索可以上推至模拟时代(1839年至20世纪80年代)的摄影、电影和录像艺术,下推至数字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动态和静态数字影像艺术及其混合形式。实验影像的“实验”二字强调了影像艺术的先锋性与包容性,并与新媒体艺术的“新”字异曲而同工。在中国,1988年张培力创作了第一件录像艺术作品《30×30》,1996年吴美纯和邱志杰策划了第一个录像艺术展“现象·影像”,由此拉开了中国实验影像探索的序幕。随着影像艺术日益融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以及相关语言探索的深入,中国实验影像的主体建构也日益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议题。本期专题策划聚焦这一议题,分别从早期中国电影中影像实验的案例分析、中国实验影像空间探索与嬗变的梳理、山水影像长期项目实践的思考与总结、跨媒体艺术中作为元图像的影像创作四个角度切入,围绕影像实验和实验影像两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寻找一种构建中国实验影像艺术语言的可能性。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山水精神、山水影像与山水行动 /高世强
【内容提要】本文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角度切入,对中华文明史中的山水文化资源进行宏观性的梳理与思考,并提出三个重要概念 :山水精神、山水影像和山水行动。首先指出山水精神脱胎于山水文化,但不同于山水文化。山水文化更倾向于文明的文本累积,而山水精神则是山水文化在文明内部具体生活中的鲜活显现。通过对比实验影像与山水影像的不同,指出山水影像发生机制的根源深植于中国传统的文脉之中。本文开创性地提出在中国文明传统中,可以总结出一个“山水行动”的概念和脉络,并梳理出自古至今的三种“山水行动”类型。山水行动并不是简单地在山水间行走,而是一个涵纳“身游”与“神游”两种方式,同时包括与山水相对、与创作相对、通过后续展演活动而与社会相对的三个阶段。
【关 键 词】山水精神 ;山水影像 ;山水行动 ;山水文化
■从图式到方法——山水影像创作的思考与启示/吴 穹【内容提要】本文系笔者参与中国美术学院长期创作研究计划“山水宣言”的阶段性成果。文章从创作角度总结了笔者在山水与影像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思考与启示。在以影像作为媒介进行山水主题创作的过程中,笔者主要经历了一个从“图式到方法”的转变历程,这也将作为本文的主要线索。文章的前半部分描述了笔者以山水画图式切入山水影像创作的相关思考,从远、透视与元素三个角度探讨了山水画图式对山水影像创作的影响,并从“元素”角度出发,提出了山水影像图式化的局限;而文章的后半部分则回顾了山水影像创作集体试图突破上述局限,将山水内化为一种方法的尝试。▼《山水 :一份宣言》展览现场 2017 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内容提要】在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发展谱系中,影像艺术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历经机械时代、电子时代、数字时代三个阶段,包含从早期的摄影、电影、录像艺术、录像雕塑、影像装置艺术到今天与空间、环境和数字技术等紧密结合的动态影像艺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全球技术演进,中国实验影像同样经历了接连不断的深刻变革。本文通过梳理影像艺术的历史演进,结合艺术家个案与艺术实践视角,对中国实验影像中的空间探索与嬗变展开分析,得出其空间建构从“端口”到“界面”的转换轨迹,并对未来中国实验影像艺术的空间建构做出“界面”将重回“端口”的预测。【关 键 词】中国实验影像艺术 ;空间 ;端口 ;界面
■跨媒体艺术中作为元图像的影像 :以杨福东的艺术创作为例/李 镇【内容提要】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在跨媒体艺术中影像(摄影和电影)是如何作为一种元图像存在的。因此,在简要梳理跨媒体艺术与元图像概念的来源之后,本文进入对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一系列重要作品和个展,尤其是小文人电影、单帧电影、空间电影、建筑电影、雕塑电影、行为电影、意会电影、绘画电影等一系列概念的分析,试图在当代艺术的开放性、流动性系统中找到一种电影和摄影通过各自的观念探索和相互的模仿与对比进行反思的范式。 【关 键 词】跨媒体艺术 ;元图像 ;摄影 ;电影 ;杨福东▼杨福东《明日早朝 · 美术馆新电影计划》第三十天拍摄现场 2018 杨福东与香格纳画廊供图▼
■中国电影先驱的实验性探索 :从侯曜到费穆/孙 萌【内容提要】中国电影史上没有出现过成波次、成脉络、成体系的先锋实验电影运动,但中国的电影先驱还是拍出了区别于主流的实验电影,侯曜与费穆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注重纯主观世界的直接描绘,在非常规叙事、影像化追求、挖掘人的潜意识梦幻、性的主题、隐喻手法、创作观、声音处理等方面进行前卫探索,在中国电影史上促发了新的电影观念的形成与民族诗性电影的生成。 【关 键 词】早期中国电影 ;实验电影 ;侯曜 ;费穆 ;诗性电影
■节制与蕴藉——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王玉珍表演与歌唱的美学品格/何宽钊【内容提要】王玉珍在塑造韩英这个角色时,在表演和歌唱方面均表现出高度的节制和蕴藉,使韩英的形象获得了升华。当今,很多歌者在演唱《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个经典唱段时,由于缺乏对作品的深入理解,缺乏对艺术节制与蕴藉的美学原则的体悟,失去了音乐应有的自然、真实和韵味,以致悖逆了角色的性格特征。本文通过细读王玉珍的表演及歌唱,使其“价值示范”的意义得以凸显。【关 键 词】节制 ;蕴藉 ;气息 ;咬字 ;拖腔
■空难创伤、丛林治愈和成长蜕变——评盖瑞 · 伯森的历险小说“手斧男孩”系列/张国龙【内容提要】历险小说“手斧男孩”系列堪称当代版的《鲁滨逊漂流记》,“手斧男孩”布莱恩·罗伯逊无异于丛林中的“鲁滨逊”:一方面,丛林接纳了遭受空难的布莱恩·罗伯逊,丛林的宁静、自在、自为彻底改变了他的精神气质,使他克服恐惧,战胜怯懦,并治愈了空难创伤 ;另一方面,从逃离丛林到逃离城市重返丛林,既影射了都市生存的喧嚣、芜杂与虚无,又寓示着人应该成为自然的有机部分,遵守“丛林法则”和践行“生态伦理”,而非自绝于生态系统之外。布莱恩·罗伯逊从被动进入丛林,到主动重返丛林,最终融入丛林,完成了成长蜕变。【关 键 词】“手斧男孩”系列 ;历险 ;丛林法则 ;生态伦理 ;成长
【内容提要】“唱曲”与“说书”和“谐趣”一道,共同构成了曲艺的三大类型,并以音乐性较强而擅长抒情的审美特质,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曲种及其创演实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歌舞化”偏向 :或在唱法上趋于“歌唱”而削弱着“说唱”的特质,或无端添加伴舞而喧宾夺主,或不注重乐队伴奏而依靠伴奏带伴奏,致使自身的艺术特色被大大消解,甚或走向异化而成为歌舞。通过辨析曲艺唱曲中“歌舞化”偏向的表现情形与产生原因,并为消除这一偏向提供相关思考,无疑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关 键 词】曲艺 ;唱曲 ;歌舞化 ;偏误 ;辨析
■《艺术概论》课程教材及教学思考——以北京市部分艺术院校为例/杜 鹃【内容提要】《艺术概论》课程是我国艺术院校的一门通识课程。随着艺术学学科地位的升级和新文科战略的提出,新编教材不断涌现,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与要求。近年来北京部分艺术院校已出版多部由本校任课教师撰写的《艺术概论》教材,为其他艺术院校的教材选择提供参考。本文考察了这些教材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探讨专业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多样化可能。【关 键 词】《艺术概论》;北京市艺术院校 ;教材比较 ;教学思考
■东方风来 春光无限——新时代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台艺术创作述要/陈伟科【内容提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自成立以来,一代代艺术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艺术精品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只此青绿》作为其中一个典型样本,充分展现了“中国东方”的传承之路,再造经典。近年来,《国色》《中国故事·十二生肖》《乐·界》等集传统文化之精粹;《扶贫路上》《青春那年》《绽放》等根植人民生活的作品体现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使命担当。这些创作为时代起舞,为人民放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创造辉煌。【关 键 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深化改革 ;艺术创作 ;人才培养
■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元代史臣群体及其书画鉴藏/段 莹
【内容提要】元代文儒中很多都曾出任史职,这一职事虽仅占据其仕宦生涯的某个阶段,但对文儒的心态及文化活动却具有深刻影响。元代史臣大多由金宋文儒及其后人构成,在故国情感的驱使下,对辽宋金三史修撰的推动贯穿元代终始,甚至成为一种思潮和文化力量。最直接的影响是对于“故物”即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在书画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元中期以后,史臣对皇室鉴藏的参与逐渐增加。在“左图右史”的理念下,大批史臣被召入奎章阁,对元内府的书画鉴藏起到积极作用。史臣注重实证、究研精微的学术理念延及书画鉴定,体现出史职影响下的方法特色。
▼韩性、黄溍、危素、周伯琦跋刘汉弼《曾巩谥议稿》元 故宫博物院藏▼
■他者镜像与本体探寻 :以海外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研究为中心/李嘉璐【内容提要】近代以来中国山水画走过了百年历程,在现代与传统冲击中萌发了具有浓厚现代性的特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艺术衍变及价值实现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呈现出双重视野与叙事相交缠的境遇。本文以海外学者的研究为观察视角,从他者的眼光与书写中体察近现代山水画的品质,在本体与镜像间思考中西方研究之差异,并运用比较艺术学方法厘清他者价值与本土内涵,以理性反思建构当代价值。【关 键 词】近现代山水画 ;他者视角 ;现代性品质 ;比较艺术学■“活”过来的艺术之心——评《移花就镜 :二十四品诗书画印通释》/沈喜阳
【内容提要】鉴赏中国的诗书画印艺术,必须使创作者的精神在鉴赏者的生命中重生,让作为客观之物的艺术之心活转过来。这个活转过来的艺术之心是艺术品和艺术品的鉴赏者共同创造的“第三个世界”,它是艺术品的客观性和鉴赏者的主观性的有机结合。鉴赏者要想进入“第三个世界”,必须充分领会中国传统诗书画印艺术的三个本质特征,即“复合美学”“艺如其人”和“随时变通”。理解了这三个本质特征,也就打通了中国文化的命脉,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智慧。艺术活动的“第三个世界”能促进人认识他自己,实现他自己,创造他自己。
【关 键 词】第三个世界 ;复合美学 ;艺如其人 ;随时变通 ;人的发展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部分剧目剧照
《民族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戏曲优秀剧目百种》书影与简介
新媒体编辑:赵金领
审核:李骐芳
终审:王瑜瑜